老屋好案例

晚安小藝廊Nightnight Gallery


  • 地址:安平區安北路121巷21號
    map
  • 開放時間:詳洽臉書粉絲專頁
  • 臉書粉絲專頁:https://reurl.cc/b799dd
  • 補助年度:
    2018年建物整修類,臺南市補助26萬

隱身於觀光區的老宅

1624年,荷蘭人踏上安平土地,就此展開臺灣四百年璀璨精彩的歷史篇章。位於安平舊聚落的晚安小藝廊原先是一磚造閩式住宅,為兩進式街屋的第二進,周遭盡是老宅老路老物——東邊挨著荷蘭梳妝樓遺跡,只留下古井與老磚牆供人憑弔;南邊向著海山館、延平街、劍獅埕,點點地景串聯成如今安平最熱鬧的觀光地區;而此一閩式老屋歷經近百年歲月,大隱隱於安平遊客人潮最洶湧的老街區中,不同時期先人的智慧層層疊疊、修修改改,成為了如今可見的模樣。

面積僅15坪,此一老屋卻完整地保存了木造屋頂、壓艙石、荷治時期紅磚,其保留的部分文物,更是安平人文生活最鮮活的證明。雖說如此,老屋經過長年閒置,內部結構早已腐朽,蟲蛀、漏水的痕跡出現在屋裡的各個角落;牆面粉刷剝落,壁癌隨處可見(圖1);西側與北側的承重牆禁不起地層下陷的考驗而產生龜裂(圖2)。在百年老宅亟欲修整之時,極其幸運地遇見當時在安平工作的徐菀瑩夫婦。

再生契機與修復挑戰

徐菀瑩從事插畫工作,婚後希望定居於安平的她找到了這間建於1929年(昭和四年)的老屋,便愛上了其散發的歷史氛圍。夫婦二人皆有意延續此一老宅的生命,但由於老屋破損狀況實屬嚴重,若需修復必須花上大筆經費,於是二人經由《臺南市歷史街區振興自治條例》向市政府文化局申請補助,從改善結構著手,開啟一連串的修復工作。

為了搶救傾頹的老宅,本次修復重點為申請補助的地質改良工程、屋頂工程。針對不穩的地基,工程以日字型地樑搭配地坪鋼筋改良,再以混凝土澆置,最後澆水養護(圖3)。而屋頂工程在木作結構保留的前提下,更換了腐朽的兩支樑柱,重新鋪設木片、瓦片、油毛氈,並在小屋樑自由端與房屋中央木柱建立聯繫結構(圖4)。

由於老宅西側與北側的承重牆受排水溝地層下陷影響,需再砌磚補強、填補裂縫,而後因景觀協調性問題,決定將外牆立面粉刷水泥砂漿,並新作外牆割線呼應周遭建物(圖5)。本案亮點的西側立面紅磚雨遮保留,西北側三角窗則使用水刀切掉L磚牆,並於重新砌磚處以鋼筋植入。室內空間為增加自然光線與空氣對流,將客廳原有隔間、磚牆拆除,更換為木作隔間加推拉門,打通至新增出入口的空間(圖6)。

成為「晚安小藝廊」

修復完工的老宅一樓作為徐菀瑩插畫家的工作區、展售區(圖7),並以木作中島切割出餐廚空間。拉開中島旁的穀倉門,背對衛浴空間的是通往閣樓的樓梯,往上走便是夫妻倆的起居空間。老宅的室內空間僅12坪,卻是五臟俱全,結合個人工作室、文創商店、展演空間、咖啡吧檯,作為臺南文創行業交流平台之餘,更是安平老街值得一探的深度旅遊地點。

無論是木作天花板、壓艙石、荷治時期紅磚,在徐菀瑩夫妻、設計者、施作廠商的努力下皆獲得保存。原本閒置的閩式老宅改名「晚安小藝廊」(圖8),外牆經粉刷後仍是質樸內斂的樣貌;室內空間在夫婦二人的努力下,到處擺設了來自臺灣各地的老文物。時至今日,「晚安小藝廊」除了是供常民生活起居的住宅外,也是結合交流、聚餐、工作多種機能的複合空間,它悠悠佇立於安平街區一角,繼續傳承著那些說不盡的種種歲月故事。


--
編撰|好舊好團隊 林靖璇
校對|好舊好團隊 洪嘉呈
資料參考|「Night Night Gallery」修建計畫
圖照提供|晚安小藝廊

--
相關報導|中華日報 安平老屋重生 古磚牆見證府城歷史

 

<公視台語台 無事坐巴士 採訪(09'48''至12'24'')>

臺南市政府文化局
06-2991111#8696  
臺南市安平區永華路二段6號13樓
好舊。好-臺南市歷史街區振興補助計畫
06-2757575#54226
2013oldisgood@gmail.com 
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(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系曾憲嫻研究室)